歼-20的弹舱冷光一闪,四枚修长的导弹露出獠牙——这东西北约起名叫“阿巴顿”(Abaddon),希伯来语里直译是“毁灭之地”,换个说法就是“死亡深渊”。过去他们给中国武器起名尽是“萤火虫”“火鸡”这种埋汰词,这次却搬出《圣经》里管地狱的深渊之王,明摆着心虚了。 为啥怕成这样?看看今年5月7日印巴空战就懂了。巴基斯坦的歼-10CE和“枭龙”拎着霹雳-15上场,160公里外摁下发射钮,五架印度战机当场炸成火球,里头还夹着三架法国最新款“阵风F4+”。阵风飞行员到死都没搞明白,雷达警报器刚吱了一声,导弹已经怼到鼻尖上了。 射程碾压全球,发动机藏着黑科技 霹雳-15狠就狠在甩别人一条街的射程。自用型号甩出去200公里只是起步价,改进型直接飙到300公里开外。对比看看:美军现役王牌AIM-120D3撑死180公里,欧洲“流星”导弹150公里,印度苏-30挂的俄制R-77更寒碜——110公里就歇菜。 射程碾压的秘诀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。这东西好比给导弹装了两副肺,飞半道还能二次点火补口“真气”,末段冲刺照样保持4马赫高速。全球能把这技术实装到现役导弹的国家,掰手指头都数不满一只手。美国折腾多年才搞出对标产品AIM-260,编号都暴露野心了——射程瞄准260公里,可服役还早着呢。 智能制导+体系联网,专治各种不服 霹雳-15可不是傻大粗的火箭筒。它肚子里塞着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,探测精度比传统雷达高出一截,连F-35这类隐身目标都逃不过锁定。更绝的是双向数据链:导弹飞半路能和预警机“打电话”,临时切换目标或者更新坐标都不叫事。 去年央视罕见曝光歼-16实弹打靶,霹雳-15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照样咬死目标。它的预制破片战斗部一炸就是直径40米的死亡圈,顶得上老式弹头1.4倍的杀伤范围。搭配歼-20的隐身突防能力,六枚霹雳-15塞进弹舱,全球独此一家能全内置挂载远程弹的五代机。
外贸版敢摆上展台?心理威慑玩明白了 北约军官在珠海航展摸到霹雳-15E(出口版)时,表面淡定拍照,心里早翻江倒海。为啥敢大方亮货?外贸版射程卡死在145公里,发动机参数、抗干扰核心代码全捂着,摸得着看不见门道。 这招“战略透明”比藏着掖着更唬人。当年美军把F-22捂得像传家宝,咱们反手把主力导弹摆上展台——能卖的已是世界顶尖,自用的啥水平你们猜?猜得越狠,对手越慌。 战场规则改写者,矛头直指“空中大脑” 现代空战早不是战斗机单挑,打的是体系。霹雳-15的300公里长臂专门招呼预警机、加油机这类“空中大脑”。印度空军为啥急眼?苏-30挂R-77够不着巴铁预警机,霹雳-15却能点名印度“天空之眼”,一弹瘫痪整个指挥链。 更让北约冒冷汗的是下一代已在路上。军工研发讲究“装备一代、研制一代、预研一代”,冲压发动机的霹雳-XX(网传霹雳-17)射程可能突破400公里,搭配高超音速变轨技术,现有防空体系直接变摆设。
歼-20带着霹雳-15巡航东海那天,北约雷达屏上跳动的“CH-AA-10”代号格外扎眼。他们用“阿巴顿”称呼它,倒像是种诅咒式认怂——毕竟能逼人把恐惧写进命名规则的中国武器,霹雳-15是头一个。当深渊之王的镰刀悬在头顶时,某些人终于懂了:东方龙爪间的锋芒,早不是起个绰号就能压住的了。
鼎泽配资-鼎泽配资官网-配资入门网-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